核酸檢測PCR試劑盒是分子生物學實驗中常用的工具
瀏覽次數:7發布日期:2025-11-25
1.樣本采集與處理
-采集方法:根據檢測對象不同(如鼻咽拭子、血液、組織等),選擇合適的采樣工具并規范操作。例如,鼻腔采樣時需將拭子深入底部旋轉多次以確保充分獲取細胞樣本;對于固體樣品(如食物),可能需要剪碎后研磨并離心提取上清液。
-裂解與靜置:按比例混合樣本與裂解液(如200μL樣本+400μL裂解液),渦旋振蕩后室溫靜置以釋放核酸。此步驟旨在破壞細胞結構,使目標基因片段游離于溶液中。
2.核酸提取
-將處理后的樣本轉移至專用提取管,通過旋轉拭子或震蕩等方式使標本溶解于洗脫液中。例如,緊捏提取管旋轉棉簽拭子頭6次(至少30秒),確保有效成分充分釋放。隨后靜置片刻以便分層。
3.加樣與反應體系配制
-取適量提取液加入PCR反應體系,通常包括引物、探針、酶混合物及緩沖液等組分。需嚴格遵循試劑盒說明書的比例要求,避免交叉污染。部分產品提供預混好的Master Mix可直接使用。
4.擴增循環設置
-根據儀器型號設定熱循環參數(變性、退火、延伸溫度及時長)。熒光定量PCR還需實時監測熒光信號變化,通過標準曲線實現定量分析。注意不同病原體可能對應特定的溫控程序。
5.結果判讀
-觀察質控區(C)和檢測區(T)的條帶情況:僅C區顯色為陰性;C區與T區同時顯色則為陽性;若無C區條帶則視為無效實驗。部分自動化設備可直接輸出數值型結果供進一步解讀。
核酸檢測PCR試劑盒原理:
1.變性:在高溫作用下,待檢測的雙鏈DNA分子解旋分開成兩條單鏈。這一步驟打破了氫鍵等維持雙螺旋結構的化學鍵,使原本緊密纏繞的兩條互補鏈分離,為后續步驟做好準備。
2.退火:溫度降低后,人工設計的特異性引物與單鏈DNA按堿基互補配對原則結合。這些引物是經過精心設計的短片段寡核苷酸序列,它們能夠準確地識別并綁定到目標核酸片段兩端的特定位置,確保了反應的特異性。
3.延伸:在適宜的溫度和條件下,耐熱性的DNA聚合酶催化游離的脫氧核苷酸沿著模板鏈合成新的互補鏈。隨著循環次數增加,目的基因片段呈指數級增長,從而實現大量擴增。
4.熒光監測(針對熒光定量PCR):部分PCR試劑盒采用熒光標記技術,通過實時監測擴增過程中的熒光信號強度變化來判斷樣本中是否存在目標核酸以及其濃度高低。這種方法不僅提高了檢測靈敏度,還能實現定量分析。